光线与色彩的重要性:好的售楼部空间设计!
2024-07-03 09:36:00

售楼部作为顾客首次与楼盘接触的第一环节,其售楼部设计风格所给予客户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客户的参考与抉择。

 

售楼部设计,售楼部设计公司

 

聪明的地产商懂得如何利用售楼部设计,甚至无须置业顾问过多引导客户,也能够激发顾客内心中的购买欲,作为整个楼盘形象展示的主要场所,它的形象设计好坏影响着整个楼盘的销售情况。

 

售楼部,除了需要具备接待、洽谈业务的功能之外,还需要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作用,毕竟大部分还属现场交易居多,所以作为最直观影响客户第一视觉效果的房地产售楼部设计的装修风格,一定要突出楼盘特色,才能起到良好的视觉吸引与心理放松,增强购买欲望。

 

拼颜值、重体验。是当下网红售楼处的正确打开方式,去销售化示范区在当下越来越常见。

 

通过模拟各种美好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人们提前感受未来的生活场景。

 

售楼部的颜值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样化,这些创新的背后其实都来自于同一逻辑:所见即所得,把项目的优质配套方案和卖点提前兑现,在客户持观望态度越来越理性的市场下,售楼部除了作为固定的销售场所还有哪些新玩法?

 

美食餐厅

把售楼部打造成美食空间,对客户同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享受美食的同时顺便看看房子,通过独特的用餐环境设计叠加软性销售语言,留住客户的脚步。

 

图书馆

将图书馆搬进售楼中心,可以变成社区配套的图书馆,融入人们更多的生活日常,以社交性和独特的场所性,引导顾客对楼盘未来生活方式的联想。满足人们根植于生活日常的更高精神诉求。

 

社区超市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把售楼部打造成市井生活的体验空间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买房之前先来超市感受一下浓浓的烟火气,抚慰人心。

 

儿童空间

由儿童需求激发的购买力,已经形成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增加儿童游乐场所的配置,取悦亲子顾客,呈现未来家庭生活的蓝图,让客户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以小见大。

 

艺术展示馆

具有美学艺术功能的售楼处层出不穷,这种美不仅仅为大家带来视觉上的愉悦,也制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甚至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观念的颠覆。

 

售楼部设计,售楼部设计公司

 

当市场在追捧售楼部的场景化、地标化时,也不能丢掉“卖场”这一基本属性。打造一处成功的售楼部,首先需要从环境上入手。分析项目背景,如:住宅、商业、写字楼、别墅等。根据不同的项目背景营造功能合理的景观设计,是成功的第一步。

 

住宅类项目的售楼部应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体现出它的别样生活,如:e时代、u生活等。而商业项目的售楼部也应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氛围,如:金碧辉煌的奢侈感、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大气安静的现代感氛围等。

 

其次,售楼部空间的功能分区设计,需要根据面积及用途的大小,合理进行功能布局,但都应具备最基本的功能分区:接待区、沙盘模型区、洽谈区、贵宾区(VIP洽谈区)、水吧、办公区、卫生间等。

 

接待区

主要用于销售人员进行接待客户,电话预约客户,统计来访客户,统计成交客户,制作报表等的办公区域。此区域一般设有接待台、座椅及相关办公设备,能够容纳2-6人使用。接待台应设置在大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以方便销售人员可以及时接待来访客户,以免怠慢客户。

 

同时,在接待区还需要设立一面形象背景墙,背景墙要充分表现企业文化和售楼部的设计理念,通常用灯光、材质以及项目名称等综合呈现,充分显示企业的实力。此外,接待区还应布置相应绿植、雕塑、水景及休息座椅等。

 

沙盘模型区

接待区的正前方、或两左右侧应设置沙盘模型区。如售楼部面积较大,可将沙盘设置在接待台的正前方,也就是入口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使项目较醒目,让客户即时感受到项目的整体规模,同时也能够吸引还未进入售楼部的客户,让其充满好奇想一探究竟。

 

另外,可以在沙盘模型区的正上方装饰彩灯,营造高级、温馨的氛围感。除沙盘模型区外,还有单独的户型展示区,可以设置在一起,也可以与沙盘模型区分开,但两者之间须有一定的交通联系,不建议隔区布置,否则功能不连贯。

 

洽谈区

洽谈区也可用于休息区,如果面积大,可以进行分区处理。洽谈区应布置在沙盘模型区一旁或两侧,其桌椅设置一般在6-8组。洽谈区主要是为了促进销售而设置的区域,一般会配套设置水吧区。此外,洽谈区还可设置出单独的贵宾区,进行深度洽谈。除此之外,洽谈区还可辅助于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卫生间等基本功能。

 

办公区

在整个售楼部设计空间中,除接待区、洽谈区、贵宾区、沙盘模型区外,最重要的是设立单独的办公区。办公区包含经理室和财务室,经理室主要以保管客户资料,制定售楼部的规章制度、策划营销方案等。财务室则主要负责统计销售房款,销售报表,总结日常销售总数等。

 

免责声明:文中资料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著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我方整理仅供学习研究之用;若图片及内容侵犯到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最新推荐